有媒体报道称,近年来,部分医疗广告或医院宣传资料上,大医院知名专家在非本医院“被出诊”的现象屡见不鲜。为减少人们上当受骗,促进诚信办医,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等在内的5位专家将以个人身份在网络联合发起微签名“名医被出诊”活动,目的是曝光“名医被出诊”等虚假信息和广告。
据了解,一些医疗机构为了能吸引患者来就诊,以知名专家出诊为诱饵,在互联网上大肆宣传,欺骗患者,给患者的金钱和身体都带来了一定的损害。
“由于受害者相信了虚假医疗医药广告得不到及时的有效救治,使其中大部分人病情加重,甚至因此而去世。这不仅造成大量的受害者家庭背上沉重的经济负担,因病返贫。更严重的是有多少父母因失去儿女成了孤寡老人,因晚年没有子女照顾变得晚景凄凉,因此虚假医疗医药信息不仅直接侵害了受害人及其家人的身心健康和经济利益,更加剧了医患矛盾,信任危机,造成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这个危害才是巨大的。”中商情报网产业研究院行业研究员张乐向《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表示。
更值得注意的是,患者们获得这些虚假信息的主要来源之一就是搜索引擎。中国医院协会副秘书长庄一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某些不良医疗机构先在网上搜索某个领域的知名专家,然后直接把这些专家的照片、简介贴到自己医院的网站上。再通过搜索引擎的竞价排名,让大量的病人看到专家在自己医院出诊的信息,把人骗到医院去。”
搜索引擎成为虚假信息传播的重灾区主要是由于搜索引擎的关键字广告一直是所有广告形式市场规模的第一位。易观国际分析师于静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搜索引擎的关键字广告基于用户的搜索需求,是效果广告的主要方式,广告主认知度很强,广告主数量也很多。而且搜索引擎关键字广告的进入门槛较低,只要在搜索引擎运营商后台注册账号,申请成功,就可以自己操作进行广告创意等的撰写。这也给一些虚假厂商在搜索引擎上有了可乘之机。
事实上,以竞价排名服务为主的商业推广是搜索引擎运营商的主要收入来源。虽然打击搜索引擎中的虚假信息一直在不断地进行中,行业内也在不断做着努力,在2012年11月1日,百度、360、腾讯、网易、新浪等12家互联网搜索引擎服务企业联合签署了《互联网搜索引擎服务自律公约》。《公约》的制定发布意在规范互联网搜索引擎服务,保护互联网用户的合法权益。然而,目前看来,公约对虚假信息的发布作用甚微。
对此,张乐表示,所谓“公约”,是指签署者“共同遵守的约定”,其效用发挥的前提,是公约签署人意见一致且愿意共同遵守。反过来说,公约虽然有一定约束性,但只是一种道德约束,没有任何的强制性或法律效应。即使对于集体监督性公约,一旦有人违反,其他人所能做的也仅仅是进行批评和谴责,别无它法。因此即使有对虚假信息的限制要求,但并无强制力。
由此看见,真正杜绝搜索引擎中的虚假信息的传播,相关法律的约束至关重要。在2014年的两会上,政协委员韩必省联名30位委员提公开提案《搜索引擎有偿推广服务应尽快纳入《广告法》监管》,提案中提到,搜索引擎运营商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商业公司,逐利行为导致难以平衡社会责任与商业利益,导致我国搜索引擎领域坑害群众的事件频发。目前,由于搜索引擎有偿推广服务还没有被法律法规明确认定为广告,搜索引擎运营商可以轻易逃脱责任,使搜索引擎推广成为“法外之地”,消费者权益难以保障。为避免搜索引擎虚假广告的进一步泛滥,必须依法规范网络搜索业务的发展,将之尽快纳入《广告法》统一监管。在新修订的《广告法》颁布实施之前,建议由政府主管部门国家工商总局尽快制定相应的法规和规章,严格规范此类行为,为公众创造一个真实、安全的信息搜索结果和环境。
对此张乐表示, 相关法律进入可以保障搜索引擎行业有序健康的发展。其意义在于明确反垄断执法机构的职责和执法程序以保障自由竞争的法律环境。保障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防止损害其他经营者和消费者合法权益,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的行为。明确知识产权帮助侵权责任。建立隐私权的独立保护制度。构建搜索引擎关键词广告规范体系。从法律上对虚假信息泛滥进行整治。